实验二:Alarm-Clock

一、实验目的

重新实现timer_sleep()函数,避免“忙等待”的发生。通过阅读Pintos部分源码,初步了解Pintos操作系统内核的关键函数和底层实现;通过重新设计并实现函数,加深对操作系统中线程、中断等理论知识的理解。

二、设计思路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三、详细实现

  1. 修改thread.h,在struct_thread结构体中添加变量block_ticks_counter,用于记录当前线程被阻塞的ticks数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2.修改thread.c中的thread_create()函数,初始化线程被阻塞的ticks数为0(创建一个线程时,其初始化状态应为非阻塞态)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3.优化timer.c中的timer_sleep()函数,不再使用原来的while循环,而是调用thread_block()消除了原先的“忙等待”情况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4.修改thread.c,在其中加入函数check_blocked_time(),用于检测线程的阻塞时间并且根据阻塞时间进行相应的操作。若线程t处于阻塞状态并且其阻塞时间尚未为0,则将其剩余的阻塞ticks数自减1,此时若剩余的阻塞ticks数为0,则说明该线程的阻塞时长已到,所以我们应将其唤醒并插入到ready_list中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5.修改函数timer_interrupt(),实现功能:遍历整个线程链表,对每个线程使用check_blocked_time()函数进行剩余阻塞ticks数的检测及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操作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6.最后在thread.h中添加check_blocked_time()函数声明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四、实验结果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Logo

鸿蒙生态一站式服务平台。

更多推荐